我司董事长孙先达教授接受《黑龙江日报》专访-三个突破年科技成果转化领跑全省高校的“东油密码”
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世界性难题,一边是高校院所手握成果却难寻下家,一边是市场寻找优质项目而不得,如何破解?针对这项难题,东北石油大学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:一年多来,实现成果转化520项,总成交额2.7亿元,学校成果转化总成交额居省属高校第一位。
页岩油开采技术的“破茧成蝶”
东北石油大学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内,孙先达教授团队正在创造历史。透过高精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,一块看似普通的页岩样本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微观世界。“这项技术让我们首次绘制出页岩油赋存状态的‘活地图’,实现了原油组分和密度微观分布的可视化观测。”孙先达指着屏幕上清晰的页岩油组分图像介绍。
孙先达指导学生做激光扫描共聚焦页岩油组分可视化实验
面对页岩油“看不清、测不准、难采出”的世界性难题,孙先达团队26年磨一剑,构建起从实验室到井场的全链条创新体系。团队首创的冷冻制片激光扫描共聚焦分析技术,可精准捕捉页岩油微观组分差异分布;车载移动检测平台更将实验室“搬”到油田现场,集成核磁检测、CT扫描等功能,实现“井场取样-检测”全流程从20天缩短至两小时。这种移动实验室已在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中发挥关键作用。
这项突破性技术被评选为黑龙江省首批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,目前已在大庆油田、吉林油田、辽河油田等国内主要油气田规模化应用,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
“在突破微观可视化技术后,我们正聚焦绿色热采技术攻关,通过蒸汽驱替创新工艺,推动页岩油开采向低碳化跨越。”孙先达表示。这支扎根黑土地的科研团队,正以创新之力推动着我国能源技术迭代升级。
孙先达指导学生做激光扫描共聚焦页岩油组分可视化实验
转载自黑龙江日报 点击查看详情